太湖源头赏野菊
游山访菊,民居闻菊,市场里让你买菊,菜桌上让你尝菊,还要评出一个菊花小姐。太湖源景区算把菊的文章捣出了深度,推向了极致。我现在就坐在亭子里,一杯菊花茶在手,看四周秋景层林尽染,云蒸霞蔚,发自于太湖源头的清溪从身边匆匆赶去山下。
菊是秋天的主题,是太湖源的风采。在溪畔,在岩巅,在谷底,在云雾之间,菊到处闪烁着天骄般的身姿。让你着迷,不远千里地赶来;让你动情,忘却了时间和奢侈。一批来自太湖之滨的摄影发烧友告诉我,他们已经在这里整整三天,用去了近百个胶卷。每一张作品都满意,因为无论怎么拍都是精品,遗憾是太多的精品集合在一起,又平淡了,所以,他们在继续,继续美的寻找和发现。
太湖源的菊自有它的过人之处,因为不是自来水浇出来的,不是瓷器里做出来的。它就在风刮雨打中长大,它就在乱石黑土中绽放,吸天地之精华,润日月之明辉。所以它造型倔强,银勾铁划如大自然的草书;所以它色泽纯粹,黄金白银让人不忍释手;所以它野趣天成,飘逸自然如乡村小妹。在双龙潭边的一块岩石缝里,一丛开着黄色小花的菊,热热烈烈,又不顾一切。我走近它才发现,它生长所依赖的泥土少得可怜,风来了欲坠,雨来了欲折。尽管如此,它还是横枝长了出来,在生命中实现了经典的定格。
我用自己登山的拐杖支撑住它,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对生命的礼赞。
我读过许多咏菊的诗文,陶渊明的,孟浩然的,范成大的,甚至还有那个柔弱的林妹妹。他们在写菊的同时,更多地看到了菊中的自已,看到了菊足以承载起心底里的某种渴望和慰藉。菊是人类的朋友,菊文化成为千百年来鲜活的一种生命。今天,我们在太湖源赏菊不也是在寻求某种寄托吗?面对菊,我们知道了什么?我们坚定了什么?人生的取向渐渐清晰起来,就像这菊,明明白白,守望一个信念,彻底地开放着。
太湖源的菊花节是作为一个旅游宣传策划推出来的,而我,更愿把它看作是一种交流,人类与自然的融和,因为我相信,作为植物的菊花同样是拥有灵魂的。
作者:yuhai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