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凛冽的寒冬,晴空日照,仍使人感到一阵暖意。我们驾车从石家庄出发,急驰在平坦的华北原野上,约一个多时辰即来到了平山县。站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这块土地上,远眺四方,心旷神怡,给人一种坦然、粗犷之感。迈着稳健的步伐,上坡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眼前便是那高大的领袖群体塑像,展望这着这块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的党中央所在地,心中自然感慨万千。
历史告诉我们,1948年初,当我军转入全面进攻阶段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即于5月间率中央直属机关从西北战场东渡黄河转战至此。由此,西柏坡,这一原本不起眼的小地方便颖然而出,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史册,成为1948—1949年的党中央所在地,成为当年“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地”;我们的开国领袖们正是在此,组织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在纪念馆中,观看着大量的照片、信电、衣物、武器等记载解放战争历史的见证实物,不由得使人想到了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描写三大战役的纪实小说与影视剧,想到了当年领袖们在此小小指挥部内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昼夜场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同志也在一伙年青人的陪同下在细细浏览,面对着战友遗照,老人家感伤不已,一番慷慨陈词也使得我们这些共和国同龄人受到一种感染,一股敬意油然而起。无疑,正是辽沈、淮海、平津的大决战以及无数为建立新中国的献身者,才奠定了天安门广场上那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
参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董必武等一大批当年中央领导的故居,看着这片于1958年因建造大水库迁址重建,但基本保持原样的简陋窄小的住房,人们的思绪便自然地联想到了井冈山的大井小井,想到了延安的枣园杨家岭,那室内的简单“摆设”是何等地相似相仿,参观者纷纷感叹无比。曾召开诸多历史性会议的中央机关食堂,是间简朴平淡仅两个教室大小的平房。我们进去观摩,据说这些陈设仍保持着当年原样,前面放着仿佛是临时凑起来的三四排椅子,后面的十多排则是由一根根粗木下垫12块砖头组合的“凳子”。当年的开国元勋们正是在这简陋的会场,坐在这样的“凳子”上,召开了政治局九月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正是在这“寒碜”之地,召开了我党历史上著名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的号召,并发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进军令。显然,正是靠着共产党人的艰苦作风,靠着一代领袖们的清贫,靠着党和人民的相依为命,中国共产党才率领着工农群众迈出了黄洋界,登上了宝塔山,并由西柏坡进京“赶考”,开始书写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西柏坡,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驿站,不但是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记载的永恒。 离开西柏坡,但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作者:guotian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