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鹤鸣山,汉代属益州郡江源县地,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鹤鸣乡境内,属邛崃山脉。主峰海拔1332米,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
据有关史书记载: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26~144在位)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奉老子李耳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这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创立。鹤鸣山是举世公认的中国道教发源地、世界道教的朝圣地,被称为“道国仙都”、“道教祖庭”。 在张道陵创教之前,鹤鸣山一直是异人的修炼之地,据说先秦的广成子(马成子)和西汉的周义山都在这里跨鹤飞升。历代的许多著名道士曾在此修炼过。如唐末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陈抟(希夷)、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等都在此修道。一些皇帝也曾到鹤鸣山祭祖,如明代嘉靖皇帝御定鹤鸣山为举行全国性祈天永命大醮的五大醮坛之一,明成祖朱棣曾亲手书写御旨交给龙虎山道士吴伯理让他到鹤鸣山迎请仙道张三丰,后来吴伯理在鹤鸣山的山麓处修建了迎仙阁。唐求、杜光庭、文与可、陆游、杨升奄等诸多名流都曾游览此山,咏题抒怀。 相传,张天师在鹤鸣山修道传教时,恰逢地方瘟疫肆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为拯救苍生于水火,天师将自创金丹术和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袪病健体的神秘草药配方。 张天师将药浸于酒中送于百姓,瘟疫得以袪除。百姓病除之后感觉身轻体健,精神焕发强于从前。因药入酒,酒带药行,药促酒力,使酒醇香甘怡,沁人心脾且功效神妙,百姓感念天师施救苍生之恩,赞誉此药酒为“妙沁神酒”,即当今著名妙沁药酒。
鹤鸣山景区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主要的景点有三宫庙、文昌宫、太清宫、解元亭、八卦亭、迎仙阁以及建设中的“道源圣城”等。鹤鸣山中还有二十四个山洞,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说“山有二十四洞,应二十四气(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洞口约阔三尺,深不可测。每过一气,则一洞窍开,余皆不见”。故称为二十四洞。 鹤鸣山道观1985年被成都市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批准为道教开放点。“中国道教文化节”也在鹤鸣山设立了会场。
鹤鸣山景点:
迎仙阁
迎仙阁两边联题“人桥同此心四面顾瞻一山鹤,草木并深意八方遮护双涧鳞”。迎仙阁为三重阁楼,三楼供奉太上老君,二楼供奉灵主,一楼供奉青龙、白虎。
明洪武二十五年,张三丰在劝说献王朱椿入道未成之后,因慕张道陵的仙绩,前来鹤鸣山天谷洞炼丹修行。明代的皇帝素有崇尚道家的传统,明成祖朱棣就是其中一位。永乐五年,朱棣听闻张三丰在蜀地的鹤鸣山修道,随即遣派礼部尚书胡滢前来鹤鸣山迎请。张三丰避而不见。无奈之下胡滢只好苦苦守候,直至后来埋骨鹤鸣山中。朱棣并未灰心。数年后的一个初春,朱棣亲手书写了一道御旨交给龙虎山道士吴伯理,让他继续前往蜀中迎请张三丰。然而,吴伯理也未见其踪影,只好在鹤鸣山的山麓处修建了一座迎仙阁,以期能在某一天相遇。后来,一直隐遁不见的张三丰在南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三丰隐者谁能寻,九室云崖深更深”的诗句。
延祥观
延祥观两边古木参天,碑刻林立,有道教祖庭碑,鹤鸣仙踪碑、三国志张鲁传碑、华阳国志汉中志碑、汉张陵画像碑、八仙画像碑、观音画像碑等。一些海内外信众与道教学者也在此立碑,有1998年日本海外学术研究团登访大邑鹤鸣山之碑,香港罗智光所立飞舞恋想鹤鸣碑等。
斗姥殿
斗姥殿供奉地姥、王姥,左边供奉日、月二光。
三圣宫
三圣宫系香港飞雁洞佛道社观主刘松飞捐资修建,高十八米,上下二层,飞檐斗拱,立柱回廊,琉璃艳彩,显得十分富丽堂皇。殿内供奉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纯阳帝君吕洞宾、太极祖师张三丰,两边联为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所题:“鹤鸣九霄兴神州方土齐稽首,龙腾三界灵显大地苍生发善心”。殿外有张三丰手植古柏一棵,树围三米多长,有近千年的树龄。
天师殿
为当地人士李耀亨捐资修建。天师殿正中扁题“道正则兴”,两边联为“威威彩色像庄严宛若传经日,郁郁鹤鸣山仙境犹然兴道时”,殿内正中挂“万法宗坛”幡,两边为“正一元始大天尊张天师”幡。天师跏趺坐,身穿绘有阴阳图的法服,头披红色道巾,左手持阳平治都公印,右手结诀。王长、马武手持剑、符,护立两旁。
上清宫
上清宫又名老君殿,位于天柱峰顶,前后两殿,内供老君塑像,后殿为经楼,门上匾额写有“鹤鸣化 ” 。北宋文学家、画家、摄大邑令文同曾游上清宫,有《题鹤鸣化上清宫》、《大邑县鹤鸣观所谓张天师鹤鸣化也,其东北绝顶有上清宫》的题咏。
文昌宫
鹤鸣山的主宫,宫前有东西沙门,入内为二殿,供文昌帝君神像。宫侧有一花园和放鹤亭。此宫俯临双涧,东沙门外有迎仙桥,西沙门外是送仙桥。一进宫门,碑石林立,题记、楹联甚多。
篆字沱
现名篆字堰。在鹤鸣山下撑腰岩,宋陈搏题留篆字刻于石上曰 “ 龟鹤齐寿 ” 四字,今堕入水中。陈搏字图南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人,周世宗赐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笺先生,隐华山,善睡。
鹤鸣双涧透龙泉
在天柱峰下,一云东西双涧,有大穴相通。东涧水涨,西涧可见浊水;西涧水涨,东涧可见浊水,号曰龙池。又云:龙泉地区的龙泉寺殿后,有一对井品列,一井通东涧,一井通西涧,如一涧水涨,相通之井水即现浑浊,故有鹤鸣双涧透龙泉之说。是大邑八大景之一。
天谷洞
天谷洞在大坪山老鹳顶西侧冷家岩上,从洞口至狭口的主洞全长约200米,洞区高矮宽窄不等,高处有数丈至十数丈,宽处有几尺至几丈,矮窄处人需匍匐前行。主洞两旁有三清、三官、平仙、峻仙几个小洞,均与主洞相通。三清洞内有一石屏,高约两丈,宽约3尺,表面聚有微型乳花,黄白间色,以石击之,发出不同声响,人们呼为八音屏。狭口原可进去,内有一暗河,可闻涛涛流水之声,河上搭有一棕干桥。70年代中,当地开发暗河水灌地,炮打下的乱石将狭口堵塞。主洞中有狭长的暗谷,长约20米,左右岩壁和顶端有石浆凝成的石花,有一倒挂石钟,高约50米底宽10米,钟旁有石浆凝成的神像数尊,依次而立,惜头部被人打掉,还有残存的石浆凝成的石塔、石兽等。洞外原有庙宇一幢,一楼一底,高过洞口,供6尊神像。东汉张道陵、五代杜光庭、明初张三丰住鹤鸣山时在此洞中修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