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平武县平南羌族乡场口,一座保存完好、造型别致的古廊桥,让无数游人叹为观止。
古廊桥名为松桥,又名红军桥,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该桥为全木结构,长约10米,宽约3米,距河道约8米高,横空跨立河道之上。 桥身巧妙运用原木和木板,远远望去,犹如空中楼阁。
讲起该桥的传说,当地村民津津乐道:在没有这座桥之前,河两岸的村民只能涉水而过。 一天,一棵巨大的松树突然倒下,不偏不倚恰恰倒在了河两边的石墩上,村民们认为这是上苍预示的建桥地方,于是,便在松木两旁加了许多原木,并加以固定,于桥梁之上铺设桥板。 为免受日晒雨淋和过往村民乘凉、避雨,桥顶又盖上了小青瓦。
据悉,此桥修建于清代,由本地村民集资建造,名为松桥。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此地时,修缮了此桥。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来到了平南,在平南三圣庙建立了平武县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苏维埃平南县政府。 在红军进入平武前夕,当地豪绅、反动派大肆散布谣言,诬蔑红军,蒙骗群众。 为了消除反动派对红军的不利影响,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李天焕派红军战士维修损坏严重的廊桥:添加新瓦,加固桥墩,将破烂的木板撤换掉。 还在桥楼的木板、圆柱上写上了宣传标语,至今依然可寻。 此后,人们就将松桥改叫红军桥。
多年来,当地群众就一直靠红军桥过河,运送粮食、贩卖牲畜及购买生活必需品等。 2006年,平南羌族乡政府为减轻红军桥的负重,让这座百年古桥得到有效的保护,在距离红军桥不远处修建了一座新桥。
让人惊叹的是,在“5·12”特大地震中,红军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主体构架完好无损。 “这得益于古人高超的技艺和桥廊独特的构造。”文物工作人员表示。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