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峨眉山旅游
(接上页)
峨眉派剑术,因其使用方法不完全相同,则分为单用剑(包括反手剑、双手剑、左手剑、正握剑等等)、双剑(带穗和不带穗等)、大剑(长度超过四市尺)、短剑(一市尺以内、形同七首)等等。因此,各种形态样式剑术演练风格相差很大,但是,在刺、劈、削、绞、撩、挂、云、穿、抹、斩等基本剑法的使用上,大体类同。过去有人把剑击之法统称为“格、击、洗、刺”,看来欠妥,因剑身细长、双刃,故竖劈锋刃可用,横击则易弯折,而“格、击”于剑法缺乏威力所以,仍应以刺、撩、点、挂、削、绞为主。剑术发展到今天,其运动形式以武练为主,故应保持“舞剑如风雷骤至、电光相逐”和“剑走轻灵、舞如飞凤”的古风。这种剑术风格古已有之,如《剑侠传》中所记:“壮陵老人能以长剑七口,舞于中庭,迭跃挥霍、棍光电激”。峨眉剑术刻意于舞剑陶冶情操、防身御敌,因此剑艺优美、身灵步活。舞剑、击剑是武术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以强壮筋骨、修身养性和竞技为宗旨,可惜的是近几年来,在武术界,有人以所谓的“实用性武术”否认现代的竞技武术和健身武术,强调“技击武术”,反对“花碰撞绣腿”(《当代体育》武术专辑(3),《精武》1983年“中国武术之我见”选杰文),把传统形式的套路演练艺术称之为花拳绣腿,极力主张“中国真正的武术”是“无招式”的搏打,在技击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随机应就,不论拳打脚踢或者是肘顶头撞,均无不可。”这种“技击的武术”实际上是不要规则限制的格杀,这与“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的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而好之不厌”的主张和作法是不谋而合的。是违背武术运动的根本目的的。开展武术之宗旨,是继承、发扬武术的技击特点,用以增强体质、强国强种、振奋民族精神,宏扬中华武术文化。开展技击武术的目的,是在严格的规则保护下、培养人们的斗智、较力和格斗技能,而绝不是把武术变成互相残杀的工具,决不能倡导原始性的拼杀。“技击的武术”倡导者,一定不能忘了我开展技击竞技是有规则的比赛,是以保障参赛者身心健康大前提下的争斗,击剑、舞剑也应遵循这个原则。古训是有很好的例子,如“子路戒服见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见《论语、家语篇》)古之君子,以剑自卫,而不是无原则的用剑杀人,这是古人以德为先,用技其次的戒训。
峨眉剑术,继承了古剑术的运动形式、内容和特点,发展了剑击的风格并形成了新的剑艺,如蟠龙剑剑路活发、动作飘洒、剑姿优美、击法细腻、节奏明快,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又如子午剑起似闪电、穿云如风雷、绞刺如放箭、挥剑似流云,故多吞吐浮沉,其势“剑似游龙飞凤,动则奇妙无穷”;又如龙星剑,佩剑袍(即剑穗)、舞动生风、好似流星超月,浮沉轻灵更像碧波寒彻;而醉剑则是醉形醉态脚飘然、败势催力藏惊险、醉势之中摧击法、虚实变幻人难测、剑法奇特自然。总之,现代峨眉剑术不同于古老的峨眉剑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于峨眉剑术为何经久不衰,有待深入研究。
华东武术运动员蔡龙云曾以“峨眉刀”参加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夺得优秀奖,使峨眉刀术誉满武林。自此,峨眉刀术风行一时。在峨眉刀术的传播发展地四川,更是到处处刀路丛生、刀艺争雄。各种风格的刀术互相斗绝,其中,夜行刀、反手滚战刀、余门刀、禅林刀、红毛桃刀、步下刀、青风刀、蟠龙刀、八步龙形刀、罗汉刀、追风刀、白鹤单刀等较为完善。主要刀法为劈、扎、缠、裹。因风格不同,刀法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以反手握刀运用撩、挂、云、穿、劈、扎各种刀法形成独特的风格;有的则用大劈大砍使勇猛镖悍;有的使用小抹小削刀花相视,风格则表现出轻灵柔顺。真是各有所长。
刀,既是古代兵战中的武器之一,又是武术中重要的运动器械。据汉书《武备志》记载:“刀见于武经者为八种,今所使为四种:偃月刀、长刀、短刀、钩镰刀是也。”相传,西蜀时,诸葛亮曾命工匠蒲元造“蜀刀”三千口,这种“蜀刀”,其锋之快,能一下劈装满铁珠的竹筒而不卷缺,被称之谓“神刀”。明人吴殳在其《手劈录》一书中,撰有《双刀歌》歌颂四川少数民族蛀瓦氏“亲战挥双刀”平倭寇累立战功的事蹟。善使刀之人不胜枚举。
单刀刀法所劈、扎、抡、扫、缠头、裹脑、挂、撩、云、斩和刀花为主,其运动特点是:“单刀看配手,缠头须藏肘,风驰电掣快,勇猛狠如虎,刀劈一条线,翻转穿云钻,破雾法难见。”峨眉刀法在演练技巧和难新技术方面有独到之处。如夜行刀以轻柔活变为其艺风,动作柔中寓刚,绶中有快,高低结合,突出在天黑的夜间通过观、听、摸、杀,使进攻刀当凌历,防卫密不透风,故夜行也颇具四川地方拳械风味,在全国武术观摩比赛大会上,受到武林同仁的一致好评。四川武术运动员李殿芳在继承传统刀法精华的基础上,发殿了一些难新刀法,并以高超的单刀技艺,夺取过全国武术比赛冠军,对峨眉派刀术的弘扬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峨眉派刀术,除单刀外,还有双刀、春秋大刀、荷叶刀、鬼头大砍刀、牛角尖刀、解腕刀等等。各种刀有各自的使用特点。以双刀为例,其特点是:双刀看步走、防腿须护手,缠头要裹胯、劈撩连成串,若遇混战时、滚堂加天旋,贴身抡与砍、刀花竟争艳。“其风格不同一般。”
四、峨眉棍
棍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生产工具和战斗武器,也是峨眉派武术中主要器械之一。据《吕览》记载:“宾人(古代川北地区民众)好武,善使铁棍。”后,“刘帮作汉中王时,募其人(指宾人)充士卒而定三秦”(引自《风俗通》)。可见早在两千年前,四川棍法已经用于军事战斗之中。(“宾人好武,善使铁棍”的历史记载则远比唐代才驰名天下的少林寺棍法早一千来年),至明代,“巴子拳棍”与少林棍、青田棍齐名了,而“白眉棍”也诸史册、这证明峨眉派棍术历史悠久。清代以来,峨眉派棍术有了发展,棍术套路较多,已知的有:“巴子拳棍”、“白眉棍”、“四门棍”、“风火棍”、“余家左手棍”、“赵门单头棍”、“李家大杖”、“黄荆棍”、“蟠龙棍”、“烟云棍”、“七星棍”、“青风棍”、“青龙棍”以及“白猿棍”、“猴棍”、“醉棍”等等。其中,峨眉派棍术在全国武术比赛中,棍风朴实、刚暴有力、多次取得好成绩。猴棍自1950年以来,在西南地区和全国一直享有盛誉,猴拳王肖应鹏在继承四川传统猴棍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编演出一套风格别致、妙趣横生的猴棍,在全国武术竞赛中,多次获得金牌,肖应鹏所教学生熊长贵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在猴棍的难新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因而能在第五届全运会上,用精湛的技艺,压倒群雄,夺得冠军。
峨眉棍术,总的特点是:其势劈似泰山压顶,戳棍如万箭穿心,大抡尤如大蟒翻身,扫如秋风扫落叶,舞动风弛电击,其劲打一大片,似翻江倒海、如饿虎扑羊,快如流星悍月,急中有巧,刚而不僵,活而不乱,招式独特,故能成为中华武术之精粹。
(作者:邹德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