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廊坊城市历史。十八世纪初廊坊还是一个偏僻小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之后才渐成集镇。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军首领西摩尔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奥八国联军沿京山铁路北侵,义和团奋起迎击,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廊坊大捷”。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
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安次县。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
1975年,将廊坊公社划归廊坊镇。1982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廊坊镇改为廊坊市(地辖),1983年安次县并入廊坊市。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廊坊地区改称廊坊市(省辖),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
属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春多风沙,秋高气爽。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13摄氏度之间,一月—14———2摄氏度,七月20——27摄氏度,大体东南高西北低,各地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较大,全年无霜期110—220天。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年变率也很大。一般的年平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侧迎风坡,形成两个多雨区,张北高原偏处内陆,降水一般不足400毫米。夏季降水常以暴雨形式出现,1966年7月29日遵化降雨327.9毫米,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春季降水少,春旱、夏涝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
廊坊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市场繁荣,市区距北京和天津中心区分别为40公里和60公里,1个小时可到达首都国际机场、天津国际机场和天津新港。在以1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拥有两个国际机场、一个特大货运港口、三条高速公路、五条国家级公路、四十多条省级公路。正在规划中的京津间两条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和京津塘城际高速铁路,将使廊坊对外交通更加便捷。廊坊拥有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京畿大省河北在内的近一亿人口的消费群体,是中国北方产业和人口高度密集、城市集中、工商业发达、市场容量大、购买力强的黄金地域,商机无限,前景广阔。廊坊、燕郊、安平、霸州四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海内外客商提供了理想的投资场所。廊坊被新闻媒体评为“中国二十佳投资区”之一。
星级宾馆(饭店)20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11家),涉外定点接待单位15家,标准接待床位1.2万张。
西域斋糕点、廊坊蕾娜工艺、澳力发糕点、廊坊熏肉、迎春酒
会展中心康体俱乐部隶属于廊坊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坐落于会展中心大厦一层西侧。
建筑面积3000 余平方米, ... 高尔夫球、台球、沙狐球和室外网球,内
设有美容美发、歌舞厅等配套服务项目,是开发区一家多功能、中高档的娱乐健身场所。
"旅游购物"是廊坊市发展旅游业的又一项重要产品。它不仅可 以吸引大批的外地游客来廊坊购物,还可以极大的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廊坊旅游商品生产种类繁多,质量上乘,历史悠久。特别是廊坊市北三县旅游商品生产基础较好,由闻名京津渔具超市和京津穆斯林用品集散地以及享誉国内外的金银首饰、景泰蓝、地毯、雕刻等旅游产品,为发展廊坊购物旅游奠定了基础条件。成功发展购物旅游的关键是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市场建设。可考虑在某一区域内,如新世纪步行街或廊坊开发区,建设一个全国最大的超级旅游购物市场,产品要荟萃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产品,吸引国内外旅游团队来廊坊旅游、采购,进而把廊坊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