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江南该是仲春时节。
离开喧闹的杭州市区,一路西行。路经良渚,在这里曾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良渚文化,整个吴越地方的文明曙光可说皆源于此,这是读任何一部绘画史,雕塑史,陶瓷史都可以知晓的地方。匆匆间,一个遗址博物馆在车窗外一晃而过。车至瓶窑,一个普通的路边小镇,喧杂的店铺,飞尘的公路。继续行进的车渐渐进山了,盘着山间公路逐渐爬升,山下小镇的房屋变的越来越小,心情也变的轻快起来。绵延的山坡上铺满了翠竹,蓬蓬松松的,把山的线条勾勒的如此柔和。半小时后车就停在一个叫“太平”的地方,现在算是鸬鸟镇的辖区。据说当年迷信的日寇就因为这个名字放弃了进山扫荡的计划,此地的先祖有知,也会为这方土地上的人们能够逃此一劫而笑了。
进得村子,在一户农家安顿下来。这家一共4口人,四十来岁的夫妻和一双读中学的儿女。正值春假,原本在外读书的儿女都回到家中,此时大一些的女儿在家帮忙家务,小男孩跑去村里的学校操场打球了。堂屋一面墙上满是两个孩子的奖状,从学习,体育到书法,办报,目不暇接。夫妻二人朴实亲切,和这里的其他人家一样,以竹为主业,也种些蔬菜粮食,养些畜禽,但都以自足为目的了。两层的小楼,说是10年前造的了,没有有些农家的小洋楼那么气派漂亮,但也设施齐全,宽敞明亮。
傍晚,沿着田间小路朔溪而上,去看村后在建的水库。这时的村子,静谧的几乎不见一个人,只是偶尔风吹竹叶的刷刷声和过路的摩托打扰一下这片安宁。沿斜坡爬上水库的大坝,两山之间夹着一条平静的湖水,宛如一个小型版的“高峡出平湖”。据说过些日子水库修建完,村里沟涧中的水量要比现在充裕的多,到时就可以在池塘边垂钓了。
天色渐暗,房东打来手机喊我们吃饭,这才匆匆返回。农家的饭食做得也许没有城里精致,但来自于天然的味道是层次丰富的。普通的青菜,莴苣,南瓜就已经满口留香,放养的本鸡,土鸭更是浓香扑鼻,回味无穷。以致于吃的太多,后来几顿都只敢以素为主,否则那点点爬山游玩的消耗会远远不够。
农村的夜晚是亲切的,天气好的时候有满天繁星相伴,仲春的天气也让人觉着不很凉。搬几个竹椅在院子里坐着,串门的邻居和房东聊聊家常,和我们说说附近的景点。夜,就这样简单的过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无外乎去景点玩半天,回到住处歇歇,村子里头逛逛,日子过的简单而快乐。一天傍晚在村口的马路边转悠,远处一辆摩托驶来,后座的女孩拼命向我们挥手,近了才看清正是房东家的女孩,原来这天去杭州玩了一天,手上大包小包和快乐的神情,一定是满载而归了。
逗留几日,我们要去往另一个目的地了,走时匆匆,房东夫妻从田头回来把我们送上了车,女孩男孩还在不晓得什么地方。
挥手,微笑,告别,心想这便是下一次再会来的地方了。
作者:luyi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