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楠溪江印象——山水画,题:春暖花开
楠溪江的美在于水、山、树、石、竹筏的完美结合,当然,还有灿烂的阳光。
坐在淡绿色微微泛黄的竹伐上,放眼望去,两岸青山的轮廓浅浅地印在天际,近岸处的树木被春天唤醒了,在风中悠闲地摇曳着一片清新的翠绿,江水绿得更深一些,像硕大的松绿石一般铺满眼帘,船浆拍过水面激起清脆地哗哗声,听起来像山泉一样沁人心脾。
眯起眼睛,庸懒地靠在竹椅上,让阳光温柔地洒满全身,让船儿载着自己在陶醉中穿行,想象着一幅无比美丽的春景,而最让人愉悦的是——自己竟也是美丽的元素之一。
风景指数:★★★★
[涉水趣事]
年轻人凑在一起玩,总会催生一些不符常规的玩法,于是有了下面这段值得回忆的记忆。
从高高的公路上下来,不一会就逛到了江边,看到那么清冽的江水,还有灿烂的阳光,想和水做一番亲密接触的念头不可竭制地浮了出来。经过一番不算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率先脱了鞋,撂起裙子,“扑通”一声跳下水。当时我们的目标是涉水淌到对岸去,再租竹筏漂流。
事实证明我们做了一个让自己哭笑不得的决定。
水底的鹅卵石看着漂亮,但踩在脚底就不是那么可爱了,被咯得生疼。我穿了条厚袜子,感觉还好点,其他两个人像是被烙烧饼一样,疼得呲牙咧嘴的。
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让脚底之路变得十分的不平整,走起来摇摇晃晃,手臂乱挥,像在跳大神,再加上我们手里还拿着鞋子、相机之类的累赘物,都是碰不得水的,那个紧张劲儿啊!
短短的几十米距离,走了半天还没走完,中途还歇了N次,这时想起红军当年摸黑淌河,真是佩服得紧哪!好不容易走到江中间的一堆乱石上,我们决定停止冒险,并找了一个极有说服力的理由:安全第一,一致决定叫对岸的船夫过来救急。
谢天谢地,我们总算上了“船”。
趣味指数:★★★★
二、石桅岩印象——隐修地,题:清幽静谧
石桅岩景区地处偏远,加之路又难开,游客十分稀少,也正因如此,它才得以保留清幽静谧的特色。
石桅岩的美需要细细品味,需要你把视线离开脚下崎岖的山路,用眼睛去搜索内敛的秀美,用鼻翼去呼吸湿润的空气。否则,除了爬山涉水的疲惫,你将一无所有。
一路行来,两边是高大挺拔的峡谷,中间是不疾不缓的溪流,我们好像3个好奇的小生物,在溪流边的小径上心存敬意地悄然行走。山高,水清,林静,路险,秀美就不用说了,尤其是水,碧绿碧绿的,绿得一瞬间让人忘了自己。
最后一段路是坐船的,山谷很安静,只有水声,高高的山谷和茂密的树木遮住了午后的阳光,所有的人、所有的景都暗淡着,绿得更绿,幽得更幽。没人说话,生怕成为大家的罪人。
[拦车趣事]
上岸后,我们需要做一个选择:折路返回,还是继续前行走小三峡景区。我们选择了后者,然后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小三峡的风景和前路相似,没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而等我们走出了小三峡,却发现我们竟然在通往石桅岩的盘山公路上。糟糕的是,从这里没有专门班车返回石桅岩,更糟糕的是,没有班车,我们只能原路返回,需要1个多小时。对于已经经过2个小时艰苦跋涉的我们来说,这样的事实几乎是个“毁灭性”的打击。我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同行的唯一一位男士(此人姓谢,我们戏称为谢导,因为他以前来过,可以看成半个导游)建议原路返回,我们很诧异他还有如此体力,但心里是十万个不愿意,因为不仅脚肿胀得厉害,而且脚底的痛楚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起泡了。
终于决定体验一回公路拦车,心里很没底,一是怕没车经过,二是……,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看起来形象太差了。
看到一辆M6,拼命的招手,竟然停了,我们心里很是高兴,又不敢表现得太过火,万一把别人吓走了怎么办!说明原因,车主很爽快,我顺利地上了车。(我们事先商量过,如果车坐不下,就送我先回去,把我的OO开回来接他们,结果拦的这辆车后排已经坐了一位女士,我们一看再坐三个人挺挤的,就不好意思提出带我们3个人了,决定让我先回去。)
和车主一搭腔,竟然他也是台州人,温岭的,真是无巧不成书,同行的还有一男一女,他们其他地方都没去,专程到石桅岩来玩,说这里安静。我心里暗想,这个地方看来我们还是来对了。
到了石桅岩,向他们道谢之后马上驱车去接二位同伴。
当晚住宿在农家解决,一番讨价还价,60元/间成交,包早餐一顿(这是我们争取来的)。性价比不错,被子看上去很干净,也很柔软,有热水澡可洗,电视没有,但对于我们这群想体验宁静乡村生活的人来说正遂了心愿。
一阵疲倦袭来,伴着脚底的阵阵胀痛,我们很快酣然睡去了!
疲劳指数:★★★★★
三、芙蓉村印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题:宁静悠闲
芙蓉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淡淡的,不出奇的,但隐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石头垒成的房子,石头铺就的小街,摆放在土场上的木制手工榨油机,斑驳的木制门板,寂静的旧式学堂,穿着朴素的村民,吸鼻涕的小男孩,边晒太阳边打盹的老人,在地上啄食的母鸡,肥猪在圈里低低的哼着,不知是不是在做梦。
走着走着,我突然很想睡觉,就这么随处一躺,睡在村庄的怀抱里。
[逃票趣事]
进村的大门口标着门票是15元/人,可谢导却带着我们往另外方向走,我们也一步一趋地跟着,还不时紧张地四处张望。
根据我们伟大的谢导判断,既然这村庄还住着人,那么肯定就有很多出入口,否则会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如果有很多出入口,那我们就不必一定要从收费的出入口进去。
我们马上成为谢导这番理论的“信徒”,并跟着他满怀信心地去“实现理想“。
从不远处一条小路抄进去,不一会我们就到了村子里面,真是“进来全不费功夫”啊!
当然,途中我们也遇到了阻击,一个管理员模样的人看见我们后很严肃地问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哼啊哈啊的不知该如何应对,谢导倒是挺镇定,他背着手,瞟了那人一眼,说我们进去吃饭,然后就大踏步地往前走,我们两个跟在后面“抱头鼠窜”。
惊险指数:★★★
作者:emily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