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碧塔海〉〉
南线入,西线出。
--盘山路
山上松树很多。大树根错综复杂,有些还裸露在路边。
车陡转,没啥遮眼的东西时,看上一眼远处山外青山,云外白云,
开阔的视野,让人的心情就像山脚下的草原,明亮而畅快。老烟鬼
们这时也可深深的吸上一口清新的空气,眯上一会儿色咪咪的小眼睛。
真是享受啊!
--栈道
下车。一米来宽,滚木铺的栈道,如书法家蓄谋已久荡气
回肠的一笔,辗转而下,收于高大沧桑的松柏脚下。前人消
失的地方,节节垂挂的汉藏文路牌,引诱我们拄仗步入,
去探索那传说中的乐土。
--马队
迂回于林海,如裙如袍的树冠,遮天避日。
人,如同鱼儿无法跃出水面。丁玲当啷的马队,
穿梭在丛林中,偶尔和灰色的栈道交汇在红色的土路上。
零零碎碎的马铃,形形色色的马饰,希希索索的脚步。虽然
今天马背上驼着的已是来自四方的游客,他们却还是逃不脱斑驳的树影,
那一抹神秘虚幻的油彩。深邃的路把他们拉扯得很远很久。
他们仿佛来自古老的过去,在这里偶尔与我们相遇。只有混沌交织的树枝,
才能过滤出那历史里泛黄的黑白影像。
--树根
连根倒下的大树,静静的躺着,如同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青苔地衣,水似无声的老照片。
一个生命,结束了,自然而坦荡。
浩瀚无边的森林,仍然屹立,安静祥和。
张牙舞爪的树根,却象森林之王威武的宝座。
活着的,依然高大。
安吧,让他自生自灭。
若被人类滥伐,就连最后的树根,也会被劈开,用来烧火。
--森林
“松鼠“,”荷叶“
同伴不时发出惊叫,
迎面往上爬的游客气喘吁吁。
呼吸,森林的空气多新鲜。
我们远离森林很久了,森林对我们多好。
这里曾经是我们的故乡,我们衣食群居于此,而今,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我们把一片绿地叫做绿肺。
我们的肺呀,可怕的萨斯,刚离我们而去。
自由,森林的翅膀多鲜艳。
摄影师的技术再好,镜头的角度再大,
也不会给我们惊叫,徒步,撒野的森林。
穿越,在无边的森林也在方寸的心灵。
--香巴拉
“碧塔海,前面就到了!“
我们从森林里探出头,
看到了弯弯的湖,
看到了绵绵的草。
草甸如同昨夜的涨水,
滩在左边的山脚下。
房子升起了烟,
马队在那儿休息。
墨绿的山似波浪,
嫩绿的草如潮水。
谁说那黄色的粉色的花,
不似昨夜灿烂星光,
烂漫得开遍了草地。
三两个鲜红的喇嘛,
还有一个头裹蓝布的老妈妈,
围坐在一起。
有一个还站了起来,
拿摄像机在扫。
这样的色彩,
如果还有蓝色的天空,
该有多美。
可惜,今天云太厚。
有人说,
五六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那才叫美!
栈道横渡草甸,
引我慢慢的走。
我只想时间停下,
我可以躺倒盖着帽子打上一个世纪的盹。
,,,
阳光不知道穿透了哪片云,
小雨也漏了,
栈道的滚木。。。
一点一点在染深。
棕黑色的土地,
路边的脚印,
丁玲当啷,
牦牛跺了跺脚。
给游客骑着拍照的牦牛总是白白的。
人们走远了看不到了,
牵牛的汉子抽出背后的可乐,
咚咚咚,干了几口。
高高的个头,斜搭着的毛皮外套,
露着的一条白色袖子管。
我突然发现他留着有点卷的长发,
萧廋的脸,很有几分象腾格尔,
而且,他也真唱起了那首雄鹰的歌。
“。。。。”我只会哼一点。
我不禁赞叹高原上人们的艺术修养。
古代音乐家发自内心自然的创作,
天人合一的音乐,
在丽江被保留了下来,
好像也并不为奇了。
我坐下,
一直在脚下的栈道高过青草,
粉红色的花宛如姑娘的耳缀,
长圆柱地垂下,
有几分似玉。
我的脚,
如同插在水里,
可以触摸到微风浮动的草杆。
水沟,随意在草甸上勾画。
枣红的马,
远远的,
把头埋在草里。
湖如一把银色的弯刀,
切开两边的树丛,对面的山林,漫上来的草甸。
水在鳞鳞的荡漾,
草在慢慢的摇晃,
远处的山峦高高低低。
两边的山坡连上草地,
如瓷碗幽雅的弧线,
也似我心里的弦,
弹拨起来,
~ ~ ~
时光只在这里休息。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香巴拉,
人类可以到达的天堂。
》》家荣
2003-07-18
于云南省中甸县,即香格里拉县
作者:gar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