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从朋友那里听说了“上里”这个名字,但却被我听成了“上米”,不由得想这个名字真是奇怪。
这一天是大年二十九,所有人都忙着过春节,而我却没有过节的感觉,反而不想呆在家里。春节意味着相聚,吃团年饭,穿新衣服,辞旧迎新,而我却不喜欢人多,很多时候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着,想着过去发生的一切,思想也就慢慢地沉淀下来了,很多事情也就在一瞬间想通了。
因为不想呆在成都,朋友为了满足我想去看看的愿望,就带我去了上里。
白马泉
上里小镇距雅安市区约30公里,1个小时后,我们到了上里小镇。但是我们没有停下,而是坐上电动三轮车直接去了白马泉。
天是蓝色的,太阳很大,前几天就已经立春了。风吹着,但却不觉刺骨,反而却被太阳晒得有点热。马路上几乎看不见人,有的也只是一片绿意的田地。四周很安静,只听见嘟嘟的发动机的声音,把脚伸到车外,阳光照着,很自在。
三轮车开了大概有二十分钟,我们到了白马寺。
白马寺门口写着要收两块钱的门票,可是买票口和门口却没有人。我正想,好了,可以省了两块钱了。刚走进去,就遇着一个打毛线的女人,于是两块钱最终还是从口袋里跑出去了。
顺着那个女人所指的方向,我们走到了白马泉。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宋乾道元年诏封泉池为“渊泽候”,石砌泉池,长3.7米、宽3.4米、深2.5米,泉底巨石上镌刻龙马浮雕和临水石刻“龙洞”二字。白马泉是个间歇泉,泉涌潮期不定,有时一日数潮,或者数日不潮。潮涌时水盈满潭,泉水自然从龙洞涌出,由内池漫出到池间后桥,呼呼有声;潮汐时清澈见底,似马蹄"得得"有声,于是古人就有了“白马灵泉嘶芳草”的赞美之句,所以据此得名“白马泉”。
旁边还有关于白马泉的简介,我也不想看了,干脆就用相机把它直接照了下来。
朋友蹲在那里喝着泉水,他说是这应该是很干净的。可是我看见里面有一些砖块,总之我是不相信这水是没有受过污染的,也许这种污染仅仅只是扔扔垃圾什么的。我问他水的味道怎么样,他说还可以,有一丝回甜。希望我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我还是喝有点甜的农夫山泉吧。
我们在泉水边等了一会儿,可是还是没有长潮,看来我们是无缘看了,心里有点失望。
而在白马寺里还有一口圣水井,据说是口仙井,哈哈,我肯定是不信的。仔细看了看,井盖是由一块整的石头雕刻而成,雕工细腻,而且看得出来很有年生了,很古代的感觉,而石头盖子中间还有个小盖子,揭开小盖子就可以打井水了,很有意思。可是我还是没有喝这个水,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大俗人,现在还不想成仙。
上里小镇
小镇,仅仅是这个名字就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一条清澈小溪绕镇而行,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在桥下勤劳的女人们洗着衣服和菜,大声地说着笑着,夕阳下,炊烟缓缓地从烟囱里飘出来,而满面是皱纹的老人怀捏着拐杖,坐在自家门口,看着这一切,阳光照着她那曾经美丽的脸。所有的都显得平实而又随意自然,而又平平稳稳地进行着。走在这里,人的脚步慢了许多,或许要停下来仔细看看,再想想。
上里小镇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上里小镇为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从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也是四川省五大经典古镇之一。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井”字街道,石板铺街。这里的建筑多为建于明清时代,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而且很多的人家在屋檐上挂着捆好的玉米,那是准备晒干后,储存起来,想吃的时候将干玉米磨成粉,筛后,与黄豆面和着,做成好吃玉米面。
走到场坝子,有的人家就坐坝子里吃着团年饭,有的人家在祭拜祖先。小孩子拿着鞭炮在放,点燃后,跑开了,噼噼叭叭。而大人们就互相敬酒,喝着,笑着,脸是红红的
我走着,看着,想着,也许等我老了的时候,也会到这样的地方来生活,大隐隐于市莫过于这种方法了,日子舒适,一个呆在又清静又方便的角落,感受着村民纯朴的笑脸和热情,由外而内地溶入这个世界,其实这只是一种意态,一种逃避的人生哲学。当无力改变周围时,又无力改变自己时,这岂非是最好的方法。
慢慢走着,我和朋友来到了二仙桥。
这个桥的名字和成都的一个地名一模一样。地名一样,景却不同,就如同人一样,或许名字相同,再或许样子相同,但两个人永远都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是不可取代的。
二仙桥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站在桥上可看见田野中因座座馒头小山包而形成的"十八罗汉拜观音",最奇怪的是小山包由岩石构成,但周围又没有同它相连的山,只是很突兀地立在那里;如遇晴天还可观赏到天台山上由山脊构成的一尊巨型卧佛,只可惜那天虽然是晴天,但是我还是没有看到卧佛,也许是跟佛没有缘分吧。
在桥上坐了一会儿,吃了一串炸土豆,味道不错。
“双节孝”石牌坊
走在路上,朋友告诉我,现在,上里小镇尚存有三座石牌坊,其中以“双节孝”石牌坊最为有名。在我心里,所谓牌坊就是哪个女人死了丈夫,不再嫁人,就立下这么一个。当然也不是所有守寡的女人都有这么一个石牌,要想流芳百世还得有钱来堆这些石头。
于是,我想起了余秋雨写的散文《牌坊》,他的那美丽的老师,她们既是贞洁牌坊的牺牲品,又是牌坊的叛逆者。我不知道在这里立了牌坊的两个女人是不是真愿意守着一堆石头一辈子,也许真的一生只能爱一个人,又或许只是为了一种荣耀,对此,也无从拷证了。
在天黑之前,我们赶到了“双节孝”石牌坊。牌坊坐落在一片菜地里,走进去,这一次终于没有收门票的。
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是褒扬韩氏婆媳两代守节遵诏而建的石牌坊。坊前有双斗桅杆一对,分别高11米,牌坊气势恢宏,雕刻精细,可以算得上是石刻艺术的精品了。而牌坊是属于石质门楼式建筑,四柱三间,重檐五脊,坊高11.25米,基座宽7.8米,出檐1.1米。坊上刻有戏曲故事20余组,人物100多个,雕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眉目传神,只可惜靠近地面的一些雕刻人物已经被毁了一些,反正中国人爱砸毁东西,不高兴了要砸,高兴也要砸,迷信的东西要砸,破坏妇女解放的也要砸,到现在还有什么留下了些什么呢?
我站在牌坊,思想混乱极了,什么该留下,什么不该留下,没有语言,也许真正该毁坏的现在却依然存在。
也许几千年的负重只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只有默默地站着。
远处已经看不清了,天色渐渐变暗了。
作者:yum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