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船近了,单调的海平面终于流出了峥嵘,尽碧海青天的交界处,飞扬入眼的,是突兀傲然的岩石,亘古不变的守候,我们的到来,我们最终的目的地,嵊泗。
方下了船,胸中一股浊气,伴随着海风,远随碧海波渺而去,微咸的味道,脚下已是坚实的土地,远方,夕阳已经临近海面,恋恋不舍似的,拨动着海水,散幻出流金般的光芒,,让人真觉似梦亦真。
嵊泗,是列岛,星罗棋布的十来个岛屿上落在东海之滨,或许从前有个美丽的神话,天上的仙子失手跌落了水晶球,大大小小,就成了嵊泗,传说毕竟是传说,昔我往矣,梦难追寻,我不是逐梦者,毕竟这不是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时代,打开手机,还能听见海那边家的声音。
船泊的地方是泗礁,穿过李柱山大桥,汽车便把我们送上环岛公路,天色将晚,落日已呈桔红色,岛上的一切都笼罩在一股祥和静谧的氛围中,车子开到县城,也不见平素大城市的熙熙攘攘,人们都是安步当车,来来往往的脸上,全然没有那种紧张追逐的神情,街头巷角,三五成聚,闲侃,喝茶,打牌。一切都是那么惬意,完全漠视几个外来人的到来。
我们落脚的地方是基湖,农家小院,临海的房间,推开窗,迎面的就是沉吟的海波,,海水从蔚蓝转为墨绿色,夜空中,星儿渐多了,一簇一簇的,闪闪烁烁的,天幕与海相接,星月的颜色在海上散失着,漂泊着,银色的光芒,让人有一种遐想,掬上一抔水,里面就是满满盈盈的星月,在小院中,坐拥于星月之下,海风习习,喝着冰镇的啤酒,好不爽快。
清晨为了看日出,预设的闹钟四点钟就把自己从黑甜乡拉回现实,推开门,天色已发白,风有点凉,薄薄的晨曦与淡淡的雾气弥漫着四周,踢趿着拖鞋,走下沙滩,来到海边。海还在沉睡,沙滩上,昨日退潮留下湿漉漉的痕迹,赤着脚走上去,凉凉的快意沁入脚底,至上心肺。远方,天出白,天海相接处冉冉而起的是一抹橘红,衬着碧蓝的底色,霞光细微处目光至极不能细辨,云也变幻着色彩,于无声处时,橘红变成了半边脸,霞光也冲上云霄,万道千道,瑞彩无边,而此时的大海,海波泛泛,波澜遥遥,披着一身金色的披风,齐向东方膜顶朝拜。站在海边兀起的礁石上,背海临风,入目的是历历的辉煌,逸兴横飞,吟咏着曹孟德的千古绝唱:“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吃过早饭以后,驱车直上,沿着环岛公路,向东而行,直到岛的最东端,也是岛的最高点,汽车先是沿着崎岖的山路颠簸直上,盘山旋绕着几个圈,终于走不上去了,接下来是锻炼脚力的过程,沿着人工开凿的山路向上挺进,临到山顶,发现一个山洞,几个人很是好奇,借了手电,摸着黑玩起汤姆索雅寻宝记,宝没寻到,却发现洞中有一泓山泉,泉水甘冽,寒气森森,回头问了一下当地人,原来此山洞是五几年当地驻军开凿的,几乎贯穿了整个山腹,号称腹中能藏百万军,人力天工,原是如此无限。爬出洞,霎时的光茫逼的眼睛无法睁开,外面的炎炎和洞中的寒意实为两个洞天。站在山顶,一览周围,心胸顿时开朗,天苍苍,海茫茫,风吹浪低白帆扬,水天尽头处,海面浮现的轮廓,渔民说那是传说中的蓬莱瀛洲,仙山不可求,仙人更不可遇,唯有望洋兴叹了,脚下,壁立千尺,浪涛翻卷着冲过来,撕裂成片片白雪,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立在此景此地,让人有一种思归的情绪,列子御风,翩翩然,暮暮朝朝,于我生辰,我欲乘风归去,思归呀思归,我是谪仙人,纵揽九天明月,琼楼玉宇不足惜,思归的不只是我,还有时间,空间,还有与这时空交织凝结的现实。
午后,骄阳如火,小睡了一会儿,换上游泳衣,来到海边,观海莫如嬉海,海是父亲,远观只能惧怕于他的威严,但到了水中,于他接触一番,才可体味到海的博大,海的情感。搏击吧,在风浪中,在暗流中,让身体去接触一切,体味海水的滋味,游累了,趴在浅滩上,让身体在海浪的拍打中完全放松,直至夕阳来临。
两天过去了,很想多留,可时间不允许,加之广播要有台风临幸小岛,收拾行囊,匆匆作别,或许明年,有时间一定会再去一次。
作者:sji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