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太短,夏天的暑气还未全散尽,秋的脚步已经来临。风里夹着凉爽,可是雨是很吝啬的,只能滋润一下久已干渴的土地。太阳晒在身上依然是热,不过没有夏天那么得毒了;树叶依然是绿,只是没有那么得饱满,让人有“伊人将逝”的感觉。心里还在回味着秋天,却要匆匆地送走它;冬的寒风悄悄吹来,干燥的空气里裹着沙,让人畏惧严冬的恐怖。
这使我想起了家乡的秋了。
杭州的秋,真的是一片金色,满眼的桂花自不必说,几场秋雨之后,微微泛黄的树叶在成熟的绿中显着金灿灿,连那碧波的西湖也会在宜人的阳光下来助兴,为你的心里渲上一层金色的温暖。
也许是在夏天的闷热中憋得太久,8月下旬那沁人心脾的空气充满了成熟的气息,可着实让人想说“好个秋高气爽啊”!此时在西湖上划船是很好的,水波散着阳光,明亮而不刺眼,浑身有一种暖洋洋的舒适;稍稍有点热了,湖上吹来凉风,浮动的水面轻轻地晃动着船身,就想一直沉浸在此,更想煮上一壶酒,击着船舷,和着曲调,对酒当歌,遥想当年苏东坡作《赤壁赋》的意境也只如此。好朋友们一起泛着几叶小舟,有嬉笑,有细语,都让那湖光山色做了一边的陪衬,真想感叹“诗情画意”这个词的妙处了。湖边的苏堤充满着闲情意趣:草坪上,或是情侣两两,或是一家融融:坐在岸边的长凳上看着,保俶塔和着周围矮矮的山,一点也不突兀;不远处水上的几根木桩上停着几只水鸟,水里的鱼儿悠闲地游着,几簇垂柳微风中细舞,真的愿意就这么在这整整一天,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将自己融于这一片美中了。
十月桂花开得最盛,就在满觉陇那,是不得不去的。满山的金黄,没有半点杂色,宜人的芳香,谈谈地散在空中,不浓,不俗,只想深深地吸上一口气。路边要一碗放着桂花的藕粉,舌尖留着滑爽,齿间透着香甜,都不想那山珍美味了。买一枝桂花回家,希望带一份清香回去,只可惜桂花离了枝干,几天内就会谢完,惨兮兮的,还是回大自然中去享受吧。
夜晚的静谧,要去“平湖秋月”。一轮明月当头,静澜的湖面,沏上一杯龙井,独自一人,心里的万千波澜都被熨平,口中轻轻吟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朗朗夜空里,“三潭映月”依稀可见;“阮公环碧”上,隐约传来悠悠曲调;苏堤上柔和的路灯成了一条玉带,孤山上又有重重叠叠的树的影绰。秋天的夜晚,祥和笼罩着整个城市,白天的喧嚣都在它之中退去了。
八月十八看潮,已经流传了千年,去六和塔固然好,登高处可极目四方,气派壮观一览无遗;可要是能在四堡那住上一所农宅,吃着美味的螃蟹,听着潮起潮落,也别有一番风味。
再过几天,重阳登高,或爬玉皇山,或爬北高峰,看着日落,天的那边映着金辉,天的这边映着红霞,你的脸上映着笑容。我曾经去过北京的香山,清晨的红日被午后的阴沉逼走,那寥寥的零星红叶也因为惨淡的阴沉失了色,天早早地黑了,寒冷和失望包围着我。我相信那天我回来时整个人都是阴沉沉的。我不愿回忆 ,我期待那杭州的灿烂的重逢。
等你满意地享受完了整个秋的赠与,它也要渐渐地走了。心里有几分依依不舍,却充满了来年与它再聚的希望。一场秋雨一场寒,落叶萧萧,多少怅然,全都散在那即将誓去的秋中一起去了。淅沥的秋雨,虽没有四月烟雨凄迷的妩媚,却也能让人发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叹。
郁达夫自有他故都的秋,可我的心里却独爱我那永远的杭州的秋。
作者:fenfen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