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除了廊桥之外,还散落着很多明清年代的古村落及民居,此番因时间匆忙,只重点参观了筱村的徐岙底和司前的圆洲古村落。泰顺民宅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普遍,大多由一进或二进的院落组成,左右大致对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宅院大门常常不在整座建筑的纵轴线上,而是偏向一旁,这便是“歪门正厅”(在圆洲古村落可见)。而厅堂、回廊、庭院构成了民宅的公共空间,厅堂是民宅中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处于整个院落的中心部位,在徐岙底一所民宅内,厅堂的正中挂有“百岁流芳”“福寿康宁”的匾额,这是为了纪念此间的主人一位百岁老人。回廊一般沿庭院四周布置,具有贯穿上下左右及避雨的功能。庭院宽广不设花坛,考究点的用各种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圆形、梅花图案。在泰顺最富有特色的建筑是民居,至今仍可见到保存较好的房屋、圆柱,栋梁、斗拱,门窗格扇都雕有精致的图案,圆洲古村落就可见到“福”、“禄”、“寿”的吉祥字符(只可惜未见“禧”字踪迹)。
在泰顺的短短几天,一方面我感慨于廊桥的稳重秀丽,古村落的质朴典雅,另一方面我的心不时被刺痛,廊桥被鹤立鸡群的水泥楼房包围;一个个完整的古村落被夷为平地;偷盗古宅的雕花门窗格扇(为了防盗有些地方用锁将门窗锁住,让人哭笑不得);以及人为的环境污染,在此我只想说:虽然泰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当地乡民渴望致富奔小康,但是如果以破坏代表历代乡土人文历史的古建筑为代价,最终的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的!
附:旅途中还有点点滴滴的小事值得人回味:
1. 我们二人从温州出发,遇到好几拨自助游的旅友,队伍最多时扩展到十五人,最后离开泰顺时间紧张为赶班车,未及向温州、广东江门的旅友道别,在此表达歉意。旅途中能相遇即为缘份!
2. 三遇两北京旅友,他们二人从北京自驾车沿高速公路一路玩下来。在往三条桥方向的公路上首遇,他们车爆胎了正在换胎;二遇,在往徐岙底古村落的途中,朋友眼尖,说“那不是昨天遇到的那辆车”谁让他们挂的北京牌照如此抢眼;三遇,在泰顺宾馆门前吃饭,他们就坐在我们隔壁的蒙古包里,呵呵呵,还是缘份!
3. 在三条桥偶遇上海的旅友,单身一人,临走时我说“不如跟我们一起走吧,我们包了辆车,否则待会晚了拦不到往洲岭的车”,他说“哦,带了帐篷,睡袋,晚上扎营在三条桥”,第二天,我们坐车从洲岭出来,在车上看到一人穿红色冲锋衣,不是他又是谁呢?我很想问他:这一夜过得如何!
作者:lily_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