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碓 溪 探 景 羊春风
听说浙西大峡谷开劈了一个可与“八仙潭”媲美的新景区——老碓溪,而且还有农耕文化的内涵。但其景究竟如何?前不久我专程作了一次探游。我虽然多次去过浙西大峡谷,但不知老碓溪究竟在哪里?在浙西大峡谷旅游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何小姐的陪同下,我们往白马崖方向进发,这使我疑惑起来:老碓溪,老碓溪,难道是截下白马崖的某一段,经过一番装璜,便“闪亮”登场了?
汽车从大峡谷镇出发,在白马公路上行驶约七八分钟便停了下来。何小姐笑着说:“我们下车吧,老碓溪到了。”我环顾四周,但见青山依旧,似无惊人之景。何小姐带我从树荫间的石阶下走去,走了百余级石阶,眼前忽然一亮:但见在一块在兀突的巨石上,有一座六柱单檐石亭,名曰“抱溪亭”。我们登上巨石,走进石亭,放眼四望,东面是悬崖峭壁,西面是一片青松,东西之间挟持着一条碧水盈盈的巨溪。没想到老碓溪就掩藏在大峡谷的“腋窝”里。
老碓溪果然景色迷人。这里的山,这里的石,这里的水,结合得相当完美。我们从抱溪亭拾级而下,踏上一座钢墩木板面扭曲呈S形的便桥。何小姐风趣地说,“这叫‘爱思桥’,站在桥上便会浮想联翩起来。你看,那块石头像什么?‘爱思’一下吧!”我顺着她指点的方向望去,但见对面山腰立着一块奇形怪石,此石奇就奇在石上叠石,数十丈高的石柱屹立其上。我远眺了片刻说:是一座导航的灯塔。对此,何小姐既不认同也不否定,却说“石景‘似是似非’才是它的神奇之处。因为它会触发你的联想。”这真是独有见地的高论。
过了桥,我们顺着溪边山径而行,步移景换,一会儿在我们眼前出现一块巨石,一会儿又在我们身旁的溪里闪现出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来,像观看一部美妙的风光电影,而何小姐就是这部风光片的出色讲解员。当我们来到下平溪溪口中,往溪对面看去有一酷似船头的巨石,何小姐兴奋得大叫起来:“你看,八仙潭的‘坦坦尼克号’驶进了老碓溪。”我一看,那巨石确实很像八仙潭的“坦坦尼克号”。我曾惋惜那“坦坦尼克号”因造电站而被沉没,没想到它竟驶到这里来了,不知为什么,顿时,沉没的“坦坦尼克号”在我心中活了起来。
我们继续踏着傍山依水的游步道走去。热情的何小姐,一路指指点点,比比划划地讲解个不停:“喏,那是招手观音;这是武士石,这叫炮台石,这是官财潭,这是鳄鱼滩 ,这叫“掷笔峰——”说到这里她停住脚步,向我讲起掷笔峰的故事来:传说从前有一位满腹经纶的穷秀才,赴京赶考,屡试不中,回乡途中爬上了这个山峰,气忿地将笔往山下的水潭掷去,那水潭就被后人叫做“掷笔潭”。掷笔峰傍有一藏书洞,说是这个名落孙山的秀才藏书于此。
哦,这里的每一块奇石,每一个碧潭,每一个山洞几乎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那么这里为什么叫老碓溪?经过何小姐的一番介绍,我终于明白了它的出处。原来这里的山民世世代代居住在白云生处的山腰山巅,那时候没有电,没有谷物加工厂,勤劳而又聪明的山民利用溪水作动力,沿溪建造起一座座水碓用来舂米、磨粉,年复一年都是如此,老碓溪因此而得名。随着时代的进步,高山通了电,山民有了电动粮食加工厂,水碓也就逐渐消失了。我们来到当年老碓溪的水碓坊、水磨坊、榨油坊旧址,看到了残缺的石舂石杵石磨,工匠们正在为恢复它们昔日的面貌紧张地劳作。我想,今天,浙西大峡谷旅游公司把老碓溪开发成一个新景区是颇具新意的,而且可以让游客参与碓米、磨粉、打油等较为原始的作业,当然,这并非复古,而是在挖掘农耕文化。我还看到从水碓坊至半山腰的停车场,正在架设空中巴士轨道。嗬!古老的农作,现代的巴士,时空交叉,温古而知新!
一个半小时的探景,让人留恋忘返。来到山腰停车场,鸟瞰青山挟持的老碓溪。耳边的潺潺溪水声,似在欢快地吟唱一支时空交错的协奏曲。
作者:ygyi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