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多钟,在高淳长途汽车站,决定去80公里外的安徽宣城市,从那儿直下皖南。高淳与宣城相邻,然而下午竟没有直达那儿的班车,要到明天早晨才有,可见宣城对高淳并没有重要的商业意义。我打开地图,选中一条路线(要转车),从高淳县城到该县的固城镇,再转车到安徽宣城的狸桥镇,到那去宣城的车就应该多了,毕竟是同一个市嘛。
到固城镇后,没有固定的去狸桥镇的车。我就租了一辆小货车,谈好价格15元。这一路都是丘陵地,茶叶葱葱笼笼,有采茶女跃动在茶园中,呈显出江南春天特有的韵致。在两省交界处的花山,有一墓叫双女坟,流传着一个风情万种的故事。这是一个国际友人的意淫活动。
话说在唐代,一个叫崔致远的韩国人,12岁来到我们大唐求学,就像现在我们的孩子到国外求学,5年后中了进士,写诗填词,才华橫溢。又过了几年,被大唐政府任命为这儿的县尉,这儿都属于宣州郡。他年少得志,薪水又高,工作又清闲,饱食终日。某天游览到此,闻知有古迹双女坟,便来参观凭吊。当地人说坟中埋的是姐妹两个美少女。这韩国小子为两少女青春夭折而生出怜悯之情,又有点浮浪大胆,竟希望少女的鬼魂能在梦中同他相会,发生一夜情,云雨一番。于是在墓门的石头上写了首诗。云:“谁家二女此遗坟,寂寂泉扃几怨春。形影空留溪畔月,姓名难问冢头尘。芳情倘许通幽梦,永夜何妨慰旅人。孤馆若逢云雨会,与君继赋洛川神。”
还真的有了回应,两少女先派一丫环女鬼来联络。丫环带来了两姐妹的和诗,意思是诉说花季早逝的不幸,连女子应该拥有的情和爱都没有享受过,见到今日崔公子的诗,正中下怀,同意相会。小崔阅罢,拍案叫奇,连称“好诗,好诗”。一时心醉,竟去手揽丫环。丫环拒之。晚上,丫环引着两姐妹翩翩而来,清香暗袭,端庄美丽。三人开始沟通,交流感情。两姐妹痛说家史,原来她们出身豪门,家父做过县官。当姐18、妹16时,父母包办,许配给了盐商茶贾。但姐妹初通文墨,喜爱有才有志青年,不愿屈就市井之辈,抑郁而死,双双含怨撒手人间。进入阴间已有百年,虽墓旁来来往往的人也不少,但都是鄙夫俗子,平庸之辈,姐妹的芳菲之心一直不开,而今日的小崔气度夺人,才华橫溢,方为姐妹心仪的“白马王子”。
三人相见恨晚,又饮酒佐兴,谈诗论词。崔致远抱憾席间缺少笙歌弹奏,不能尽兴。妹妹提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叫丫环表演歌舞,估计带有艳舞的成分。小崔早已醉了,哪有什么分寸,开门见山道:“今宵天赐良缘,我们何不就此结成姻好?”二姐妹也鼓励怂恿小崔道:“虞帝为君,周良作将,尚且妻妾成群,你我凡夫民女为什么不可以尽男女之欢?”闻此言,小崔欣喜若狂,忙铺枕展衾,搂二女同入罗帐,缱绻之情,颠狂之态,可想而知。
崔致远一早醒来,哪有什么丽人在侧,分明是艳梦一场。可这小崔真是一大情种,又到双女坟前,低吟徘徊。回到县衙后,作了长歌一首,题名“双女坟”,写下遇仙始末,表达对二位泉下美少女的思念之情。后来,崔致远以这次经历为题材,写了一故事,叫《仙女红袋》,在韩国广为流传,影响很大。1996年,中韩文化关系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韦旭升先生专程来高淳查询双女坟的情况,也是受崔致远后裔的委托,事先了解坟在何处,以便日后来参观瞻仰。
作者:yhb67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