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孝陵在集成了以前陵墓建筑形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形制直接影响了明清的皇家陵墓空间秩序。
明孝陵是由下马坊(南农附近)、大红门、碑亭(四方城)、神道(石象生、墓表、
文臣武将像)、桥、主题陵寝建筑构成是宋朝以来陵墓建筑的典型布局
但现在无论从整体氛围还是从内部建筑单体来看明孝陵都遭到了破坏。公路的分割、
海底世界(其他国际会议中心等)等其他现代人工景观的增设、使得明孝陵的整体格局
和环境背景都遭到了破坏。
最好的游览路线,应该自南农附近的下马坊开始——>大红门---->碑亭---->神道--
->主体陵寝建筑群.明孝陵最突出的特点,还是这条空间序列感\节奏感很强的引道、体验
那种陵园的应有的氛围;
另外主体陵寝内的后建单体建筑已大煞原由明孝陵的的空间展开.原有建筑通过不同
形式、不同等级、不同体量的建筑单体和变化、加上周围绿化、台阶等布置,和引道空
间相呼应、空间抑扬顿挫.。但现在享殿等后补建筑,在体量、形式已经与原来建筑大想
径庭。如同“土地庙”,误导作用,还不如保留原来的废墟。
作者:hongxingc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