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贪睡,快到中午才从上海出发,到苏州已是将近一点钟了,肚子早呱呱了。出站后,直奔观前街。
过了中山大厦,我在人民路西侧下了车,穿过地下人行道到了路东。一出地道口,就是观前街口的石牌楼。
赶上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观前街的人比起平日还是少了不少。左拐进街,直行100多米,在第二个街口右拐,望见“得月楼”的招牌了:“太监弄”到了!
我步履坚定、目不斜视的奔了过去。
太监弄是当地著名的食街,由西向东饭馆儿摆开一溜儿。我犹豫不决的一家家走过,拿不定主意,找不出进这家而不去那家的理由。松鹤楼、得月楼、王四、老正兴、新聚丰、五芳斋、朱鸿兴……最后我决定反正已经过了饭点儿,干脆速战速决,先解决眼下的饥荒,晚上再好好肥肥肠子。主意打定,心头一宽,兴冲冲就扎进了朱鸿兴前头以馄饨出名的绿扬点心点。
这一带的饭馆儿估计还都是国营店,作风都有些类似。服务员都在扎堆聊天儿,也不怎么搭理人。找你钱的时候就是自顾自往桌上一丢,根本不理会你伸过来接钱的手。一切都让我想起了记忆中那个久违的年代:陌生、熟悉、还有莫名其妙的一点温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老字号的一部分呀!它用不着改变也不能改变,就象一个韵名一方的风流女子,骄傲些也是正常。按中国人的逻辑,想吃好东西就得受点洋罪!别地儿倒是殷勤,可你是冲着货色来的,有什么好挑剔的?将就着吃吧!
交钱、领筹、排队、取货,捧着馄饨找了个座位坐定。这种鸡汤馄饨2块5一碗,比起无锡王兴记10块钱一碗的虾肉馄饨,算是相当便宜了。馄饨还行。皮子很韧,应该是自制的手擀皮子(这个很要紧,对口味影响极大)。馅儿咸淡也合适,汤也鲜,有点鸡汤的味道。只是嫌太清,油不够重,也就提不了味儿。这个要搁平时按说没的挑剔,但不适合这个季节。你想想,外头可是天寒地冻呀!打个比方说吧,就象冬天盖的鸭绒被子,暖和是暖和了,就是太轻——老往里窜风。你得拿床毯子压着,才够暖和、够舒服!同样这个道理,清汤寡淡的,不压味。就算吃饱了也少了那么点儿冒着油光、舔着嘴唇、摸着肚子的满足感。
一碗连汤带肉的馄饨下了肚,倒是暖和了不少。舒舒服服地叹了口气,想起2块5就把自己打发了,很是高兴。定下神打量了一下四周,都是和我差不多的游客,也没什么好看的姑娘,决定上街走一走,晒晒太阳。
作者:zico_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