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所以慕名前往去。
第一站是沧浪亭。沧浪亭为宋代诗人苏舜钦所建。《楚辞 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诗人自号沧浪翁,因此取亭名“沧浪”。从地图上看,它距车站不远。于是捧着地图,东张张,西望望,一路寻去。走在人流不息,热闹非凡的大街上,想着深藏于喧嚣闹市之中的沧浪亭,是如何地清幽古朴。
按着路旁箭头所指,沿着一条池边小路向前,穿过横亘于葑溪之上的平桥,就是沧浪亭的正门。正门并不出奇,直到走入园中,才不由感叹:真是别有洞天!不仅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无一遗漏,且有假山、翠竹、芭蕉、古木点缀其间。建筑的沉静与植物的鲜活结合得婉约动人。而漏窗,这一园林造景中常用的手法,在沧浪亭中使用最多。园内各处的墙壁上、廊壁上开出各式形状与图案的窗,既有竹、梅等中国传统图案,也有一些规则图形。透过窗棂,游客可以看到各个角落的景色,甚至园外环绕的葑溪,溪边的依依垂柳都可尽收眼底。令人尤其难忘的是“翠玲珑”,取自苏舜钦的诗句“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平常房间多是墙上开窗,推窗即可将室外美景揽入怀中,所以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佳句传世。此屋则不同,对着门的那堵墙完全镂空,以大大小小的方格分割,与外界似隔非隔。屋后修竹摇空,四时景致各不相同。即使飞雪漫天,仍然可于屋内围炉品茗,赏景吟诗,别有情趣。由此可见,古人的确高明:他们将美纳入平常生活,在发掘美的同时发掘生活,使自己真正地融入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相忘”的境界。
游过沧浪亭,便往拙政园去。拙政园由于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取法自然的宗旨,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如果说,沧浪亭只是一小家碧玉,玲珑可人,那么,拙政园则如大家闺秀,雍容端庄,落落大方。因空间较大,则视野更开阔,山水布局更舒展,景点也更多,如芙蓉榭、秫香馆、小飞虹、远香堂、倚玉轩、松风阁、志清意远等等。有一处小景,因其个性鲜明,不得不提。那就是荷风四面亭。如从结构上看,它也不过是一单檐六角的敞亭。只是位于花园池中小岛,四面皆水,四面皆是亭亭的荷花,微风吹来,万千荷叶随风轻摇,如碧波荡漾。亭柱上有一副楹联很有趣“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不仅描绘了此处的景色特点,也巧妙地点出它的四季之景:“四壁荷花”为夏景,“三面柳”乃是春色,“半潭秋水”是秋天,“一房山”则指冬季树木凋零,山丘倒映池中的情景。与此联极为相似的是济南大明湖沧浪园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据称来自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诗句。两地相隔甚远,竟然异曲同工,遥相呼应,令人感叹。
狮子林是一处寺庙园林,建于元代,以假山湖石为特色。正中大厅有一副章草抱对:“似黄道流星散落百座:忆云林作稿点活五龙。”联语把园内湖石比作黄道流星,假山活似五条巨龙腾飞。因此,假山是园中主景,占地面积为1.73亩,全部用湖石堆叠,洞壑盘旋,象一座叠石迷宫,令游人扑朔迷离。有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或近在咫尺,偏偏无路可达。有时明明已无路可走,待走近细瞧,又见旁侧石壁有一洞口,钻过去,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人被深深吸引,与家人在这迷宫里钻来绕去地捉迷藏,寻找着一份意料之外的喜悦。
到达留园,已近夕阳西下。因此只能走马观花,匆匆而过。留园中的太湖石“冠云峰”集太湖石的“瘦、漏、皱、透”于一身,不仅闻名全国,而且惹得游人纷纷伫足。
离开时,仍意犹未尽。既然无法将苏州园林的美景装入背包,那么,只能装进心里,用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去发现更多的美。
作者:badboy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