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京时,正是十月,天气凉爽,正宜游玩。
傍晚去了钟山,晚上自然是要去秦淮河边的了。
秦淮河的出名,最大的原因恐怕要算明末艳名四播的“秦淮八艳”,一个个明丽多姿的名字在众人的口中流传时,也流传了秦淮河的名声。
《儒林外史》里写到过明朝夜色中的秦淮,说是河房十六,夜夜笙歌,繁盛一时。
然而想象与现实总是有些区别的,当脚下踏着秦淮河岸的土地时,却被眼前如同上海城隍庙一般的拥挤与热闹给弄得有些晕头转向,通向河岸的小路两边都是一家家新潮的店铺,卖着年轻人爱穿爱用的品牌,河岸边也是一片的地铺连成的小商品市场,闹哄哄的象是集会。
秦淮河畔倒还是有着许多的酒家,仍然仿照着古旧的楼房样子,挂了灯笼,只不过门口站的是现代的小姐,并没有过去的歌舞妓再来助兴了。许多的酒家临着河岸,一张张小桌面河而设,一边吃酒菜一边可以俯瞰着秦淮,也算是雅致。
秦淮河在夫子庙一带是最热闹的了,惟独夫子庙是热闹中的冷清之处。进了庙去看,庙里静静的没有几个人,只见新翻修的殿宇里塑了孔夫子的塑像,供了他的牌位,只是周围画的一些关于他门下七十二贤人的壁画却不太符合历史。
出了庙沿着秦淮河岸走,岸边都设了窄窄的廊道,廊沿上一路挂着小小的红灯笼,照得脚下的石板也泛着暗红的光。偶尔在廊中,会有几张窄桌,墙上贴了一个大大的“茶”字,几个人围在那里喝茶吃花生。夫子庙一带可以供人游赏的河岸并不很长,一路走去,过一座小木桥再沿对岸走一会,便又是一座回程的桥了。站在对岸望夫子庙门口,也有有趣的情形,庙里是冷冷清清的月色,庙外的岸堤上却是一对对的人影,却象上海外滩以前情人墙的样子。
也许是岸堤对河来说太高了,总觉得河水是暗幽幽的,似乎与河岸两旁的热闹毫无干系,只是顾自蜿蜒流淌。河里也有载了人游玩的小舟,却也仿佛和河水没有关系的样子,自顾自地热闹喧哗。于是有些恍惚,这就是梦想中的秦淮,追忆中的秦淮么?往昔的秦淮,是不是也这样安静地载着丽人们衣香鬓影的残余,和她们也许不为人所听到的叹息声,悄悄地流走?
作者:c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