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尼姑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每座庙都供奉文殊。信徒朝山拜佛,五个台顶都拜过,称为“大朝台”。台顶海拔很高,最高的北台高逾三千米。山路难行,气候严寒恶劣,变化多端,非有时间、体力和大毅力者,不可能朝遍五台。乾隆皇帝就做不到。好在中国的佛教常开方便之门,对皇帝尤其照顾。台怀镇东有座小山叫黛螺顶,顶上有寺,与山同名。乾隆要方丈和尚想个办法,使他不登台顶也能朝拜五方文殊。庙里一个小和尚出了个主意:何不在本寺正殿内合塑五个文殊像,代表五个台顶?如此这般,登黛螺顶朝五方文殊菩萨,可以代替朝五个台顶。
方丈采纳了这个高招,乾隆实现了他的愿望。朝山的僧俗也都沾光,从此省下许多时间、金钱与精力。最得益的还是黛螺顶本身,于是香火大盛。不过,朝山即使不是一步一拜,也总是要一步一步走的,想来乾隆也不能例外,没有骑马或坐轿上去。那段山路,并不好走。台湾高雄宏法寺的住持来过,他有感于登顶艰辛,发愿修路,捐了人民币五十万元。一九九一年新路完工,为石阶路,全长508米,共1080级台阶,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
今天来五台山的,自然是游客多于香客。游客要求舒适,于是在黛螺顶安装了缆车设施,登顶毫不费力。去年秋天我去五台山,说也惭愧,登黛螺顶就是坐的缆车。下山时,我与同伴不想再坐缆车,而是改走山路。我们走了将近四分之三的下山路时,发现下方有个苗条的人影在跪拜。待那人影磕过头,站起来,我们看清是一年轻女子,城市女孩流行的很“酷”的装束:短发,黑色T恤,蓝色牛仔裤,灰色短风衣脱下来,袖子绾成结围在腰间。
正当我们感到惊讶时,她又开始下跪,双手手心朝上,手背贴地,然后再次磕头。等她第二次站起身,我们离她的距离接近了,看到她的面容清秀白皙,低眉垂眼,额头沾着一层尘土。她一步一拜,即便能坚持到底,拜完这一千多级台阶,也要好几个小时。我们继续往下走,与她擦肩而过,惊讶变成感叹。待我们转身回头,只见她的背影又徐徐俯下。
她必定发了大愿。我们开始议论,是什么伤心事使她发此大愿。父母患了不治之症,她来求佛保佑?有个相声老段子,说大雪天有一中年男子冒雪前来问卦,算命先生断定他不是为了父母有病,而是老婆有难。旧时尚且如此,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更难出孝子孝女了。我们猜,这位城市少女多半是为失恋而来拜佛,求菩萨让她的恋人回心转意。或者她已灰心到了极点,萌生遁入空门之念。
说到这里,话题转入五台山的尼姑。早就听说五台山的尼姑有名,颇多妙龄,其中还有个哲学硕士。其实未必尽然。全山只有一座尼庵,名叫集福寺,位于台怀镇向北的公路边上。此寺原是喇嘛庙,曾遭“文革”洗劫,满目荒凉。后来重修,把各庙的尼姑都集中到这里,遂成尼庵,但是整座庙的格局未变。我们去参观的时候,适逢一辆卡车送来过冬用的煤,停在山门边上的一个侧门口。全寺尼众全体出动,或抬箩筐,或挑扁担,没有工具的就用两手抱,争着把煤块搬入侧院。这样热烈的劳动场面,已久违了。我们仔细观察,尼姑们以中年为主体,老年与青年不多。个个都很平常,像是农家妇女换上僧服。记得是唐朝百丈禅师立下清规:一日不劳动者,一日不得食。就凭这一条,集福寺的尼姑们做得不错,令人起敬。
那位朝拜黛螺顶的都市少女,她的下一站该是集福寺?
作者:tanshan0221